作者為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教授兼主任學習公共政策的人大多數聽過「決策錯誤比貪污更可怕」這句話,提出此一觀點的時空背景是,一個基層人員收了幾萬元紅包,可能坐牢;但一個清廉的政府首長做錯決定,可能浪費國家預算幾十億,甚至要用更多的資源,扭轉收拾錯誤決策造成的殘局,尚不包括受到錯誤決策影響的利害關係人的傷害或損失。當初大學「蓋好蓋滿」的決策,未考慮到人口出生率逐年明顯下降的趨勢,使得二千三百多萬人的台灣,不含宗教學院在內,有多達一百五十七所大專校院,在品質的衝擊是學測70分能上大學、統測100分可上科技大學,在數量的衝擊是越來越多的校院系因為生源不足,被淹沒在少子化的海嘯中。根據教育部核定明(108)年度大專校院有172系所停招,同時也「提醒」少子化壓力還在擴大,111學年預估大專新生人數就將跌破20萬,117學年更將下降到只有15萬6000人,各學校「須及早因應」。由此可知,面對少子化的衝擊,主管機關盡到「善意提醒」的責任,剩下就看大學如何絕處逢生,如何化危機為轉機。近期看到大學一方面採取停招、減招、併系、併校、改名等方式轉型或整型,甚至停辦退場,另一方面,在開源部分,戲稱招生是寧「濫」勿「缺」,辛酸地說「招滿就好」,而部分學校亦配合新南向政策到東南亞國家招生,卻傳出因搶生激烈,容易誤將「招生變成招工」,苦了大學與外籍生,獨厚仲介業者。然而,人才是國家繁榮的資產,教育是人才培育的搖籃,高等教育是孕育知識、觀念、思想與培養人才的主要場所,面對少子化衝擊不能僅笑中帶淚的說「您母校溺水了嗎?」。借用高雄市市長當選人韓國瑜提出的主張:「貨出得去  人進得來 高雄發大財」,高等教育能否透過「知識出得去 學生進得來 大學發大才」。「知識出得去」是指透過知識傳播提升高等教育的影響力,尤其提升高等教育在國際教育市場的競爭力,例如大學利用專業知識與技術,獲得外部資源,與其他大學或產業機構合作,包括:技術合作、共同開發、委託生產、技術轉移、知識轉移。「學生進得來」是指吸引多元化來源的學生,一是擴大國內大學對於國際學生的吸引力,例如滿足開發中國家學生繼續求學的需求,媒合境外特定地區發展所需的教育產品服務。例如日本的大學積極到中國等亞洲國家招收留學生,而文部科學省配合高校招收外國留學生,將13萬外國留學生擴大到30萬,以彌補國內大學招生人數不足,同時也擴大日本高等教育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二是多元化的生源不限於應屆的青年學子,朝向成人、高齡者開放,雖然「兵貴精、不貴多」對大學來說是句安慰的話,目的是每位受教者都能對社會有所用,所謂「年齡不是問題  國籍不是距離」。少子化的浪潮才正開始衝擊大學生態,未來每年需求人數逐年下降,所謂「八年抗戰」正要開始,大學做為擁有最多博士學位優秀人才的機構,期能以集體智慧思考課程與教學上的調整和轉化,擘劃學校整體發展方向,調整校內系所的設置、整合,統籌有限資源或經費,翻轉少子化的衝擊。更多論壇文章 蔡英文迴廊談話,講給誰聽? 日韓衝突再起 沒有一方是贏家 「台灣要珍惜民主的權利」為何香港人越來越絕望? 你可以親大陸,但請不要貶台灣 如果有七天鑑賞期 台中市民會不會想退貨______________【Yahoo論壇】係Yahoo奇摩提供給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本文章內容僅反映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有話想說?不吐不快!>>> 快投稿Yahoo論壇


文章轉貼如有侵權請告知我們會立即刪除
. . . . . . . . .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likljkk6964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